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成效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乎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唤醒了群众参与创建的主体意识,全村党群同心、齐抓共管,形成了强大合力,开启了“党建+治理”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提升了村委会的自治能力,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21年4月,黄梅村荣获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民政厅第八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党建+党员联户,筑牢乡村治理“主心骨”
“现在我们每一家都有一个结对党员,有什么大事小事只要找他准能办妥。”严舟组村民严某平自豪地说。黄梅村通过党员联系机制,采取了“党员联户包片”的做法,组织党员主动亮身份、定标准、践承诺、比服务,由每名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联户,做到“生病卧床要看望、红白喜事要帮忙、矛盾纠纷要劝解、不满情绪要疏导、突发事件要了解、环境卫生要整治”,同时,落实责任包片制度,跟踪引导和激发责任区内村民参与村、组事务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推动社会治理由“镇村管”向“自我管”转变,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破解村民我行我素、不参与村、组事务决策、管理“散”的问题。
党建+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以前去外地打工,辛辛苦苦一年也存不得什么钱,还照顾不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现在我们夫妻俩在菊花基地务工,一年收入12万余元,感觉很幸福。”村民汪龙英笑着说。
穷则思变。黄梅村瞄准菊花产业,村“两委”另辟蹊径,无中生有,决定培育菊花基地,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发展自身品牌,走一二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19年初,村两委多次前往宣城、东至、浙江省桐乡等地“取经”,成立了安庆市七彩黄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菊花合作社,并成功注册商标和通过食品安全认证;2020年,黄梅村在发展杭白菊1000亩基地的基础上,积极融入长三角,对接江苏省农业龙头企业,引进温控大棚菊花鲜切花项目等;2021年,黄梅村菊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增种了200亩的金丝皇菊;2022年,增种80余亩的艳红辣椒、5亩的螺丝青椒。
黄梅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30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58万元,几年来,促进农民就业400余人,脱贫户务工收入增收达1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096户,分红和务工收入达400万元,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钱袋子也渐渐地“鼓起来”了。
党建+法治建设,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在基层工作中,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占了基层干部很大一块精力。如果矛盾纠纷不能有效在基层化解,很可能变成社会问题,危害社会稳定。
黄梅村以加强乡村法治建设,促平安和谐为目标,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成立了由农业专家、企业家、五老人员等参加的“民主协商会”,让所有村民参政议政。通过和谐调解,善用真心接待、细心排查、耐心疏导、精心安排、公心解决等,有效化解了村民“私、闹”情绪,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在国家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黄梅村通过党建的引领,建立“党建+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重视创新实践,不断探索社会治理中面临的新问题,指导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效开展,让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在基层开花结果。(撰稿:张国文 初审:汪敏 终审:杨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