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七名原告提起的劳务合同纠纷。原告诉称,在同一工程项目中,他们分别从事木工、瓦工、防水和管理等工作,项目结算时劳务费未得到完全支付。经多次催要未果,原告将发包方、承包方、分包方等诉至法院,诉讼标的额从3万至16万余元不等。
虽然这七件案件所涉标的额不大,但涉及到农民工工资,为提高解纷效率,降低当事人解纷成本,该院引导当事人用诉前调解化解纠纷。很快,案件委派给该院特邀调解员倪明华主持调解,并同步分配经验丰富的法官李静跟案指导。
以情入手——见到原告,调解员没有像往常那样直奔案件主题,而是沏好茶递给原告,拉家常式地与他们聊起来,慢慢缓解原告对被告的抵触情绪。见到被告,调解员劝其换位思考,体会农民工挣钱养家的辛苦与不易。
以法贯穿——由于案涉工程存在转包、分包,由谁支付农民工工资成为问题。法官从法律层面向原告厘清案件法律关系,向被告阐述拖欠农民工工资将会承担的法律后果。
数个夜晚,矛调中心的诉调对接中心、该院的诉讼服务大厅调解室灯火通明。面对当事人,调解员耐心以情说理,法官细致以案释法,原本调解无望的案件渐渐出现转机。经过调解员和法官一次又一次努力,原告撤回了对部分被告的起诉,与劳务公司、雇主达成了一致意见。
为尽快解决老百姓的“烦薪事”,调解员当晚立即起草调解协议书,法官深夜审核协议。随后,当事人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至此,一起涉及数人的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得以圆满化解。当事人收到被告交付的劳务费时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该院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法官+调解员”的调解模式,融合审判思维与调解思维,充分发挥法官调解与人民调解的优势,用真心、细心、耐心为民办实事, 保障农民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迎江区人民法院 供稿:倪明华 夏菲 一审:李静 二审:应海庆 三审:蒋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