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倪明华还在与当事人进行微信视频调解,此时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分别处于三个不同国家。
原、被告于2016年登记结婚,育有一子,但婚后双方分隔两地,聚少离多,加上三观不同,性格不合,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判决离婚,并要求婚生子由其抚养。
考虑到案件涉及到家庭成员的关系,同时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权益,案件经委派由特邀调解员倪明华主持调解。本以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离婚纠纷,却不曾想调解两度陷入僵局。
调解伊始,调解员联系上在日本工作的原告,原告称婚姻关系名存实亡,已无和好可能,坚持离婚。原告联系被告时得知被告已移居新西兰,调解员多次与被告家人沟通后取得其联系方式,然而被告表示不同意离婚,这时原告的情绪开始变得激动起来。因为双方当事人都不方便回国,调解陷入僵局。
调解员没有放弃,一边耐心聆听双方的倾诉,一边细心梳理双方的矛盾,使得双方的对立情绪渐渐缓和,被告不再坚持维系婚姻关系,但主张孩子由其抚养,调解再次陷入僵局。
鉴于双方身处不同国度,且原告没有国内手机号,调解员无法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组织双方在线调解,于是决定以微信视频方式进行远程调解。由于时差问题,为了方便当事人,调解只能在晚上进行,于是出现文章开头描述的情景。
针对双方的争议焦点,调解员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辨法析理,以自己也是母亲的角度,从同理心出发,释明利弊,疏导劝解。经过数个夜晚多轮调解,在调解员的协助下,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着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调解员的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没有让这一场跨越时空的调解成为马拉松式的“拉锯战”,而是发挥多元调解的优势,高效、低成本实质性化解了矛盾纠纷,让司法更加便民利民。
“调解离婚案件并非容易,若处理不当会激化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作为调解员,我们需要倾听当事人的意思表达,了解当事人的真实想法,抓住主要分歧,耐心引导,把道理给当事人讲明白,当事人理解了,矛盾才能化解。”调解员如是说。(迎江区人民法院 供稿:倪明华、夏菲 一审:李静 二审:应海庆 三审:蒋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