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望江长安网,望江县委政法委员会、望江县法学会主办!


干警心声:延续礼让精神,践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 本站
  • 2024-10-22
  • 大号 中号 小号
  • 打印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他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相传清康熙年间,名臣张英在安徽桐城的家人因宅基问题与邻居吴家发生纠纷,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遂批诗一首。张家人得书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见状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闻名历史的“六尺巷”因此形成。

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文化基因注入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立足“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平安不出事”,创设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构建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矛盾纠纷、警情数和发案数逐年下降,调解成功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听、辨、劝、借、让、和”,突出基层治理理念

“六尺巷工作法”分为“听、辨、劝、借、让、和”六步。听,倾听当事人陈述,了解各方诉求和矛盾焦点。辨,释法明理、明辨是非,要寻求各方利益之间的平衡点,而不是和稀泥。劝,这是最关键一步,从法律、道德、文化层面进行劝导,同时还要顾及当事人脾气秉性、当地风土人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劝导方式、运用恰当的劝导语言。借,则是借力调解,让司法所、综治中心、社区等单位参与进来,进一步说服当事人。让,依据六尺巷典故,倡议“强者先让,互谅互让”,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和,不是为了和而和,而是要将矛盾“斩草除根”,通过加强对重点案件回访等措施,让破裂的社会关系在调解中得以修复,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多元解事化民忧,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主要在于发挥内在力量和外在力量的合力。内在力量的发挥,从基层治理的角度就是自治主体能够实现自治。“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就是挖掘和引导人们用内在力量解决绝大部分问题。华阳派出所创新开展“三级联调模式”,通过“1+4+N”机制建立组、村、镇调解组织,即:在华阳镇设立人民调解中心,由华阳派出所、华阳司法所、华阳镇综治中心为主导,联合行业部门共同组成;村级完善设置调解委员会,吸收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发动群众力量,在全镇各村小组建成人民调解专班。

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有人曾说:“‘六尺巷’是世界上最宽的巷子。”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作为“人民的卫士”,我们肩负着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要以时不我待的奋斗者姿态,当好“六尺巷工作法”的践行者、传播者。(作者 : 朱长萍   编辑 :  金珮   审核 : 吴江  )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12-2014 中共安庆市望江县委政法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皖ICP备1202074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274号
安徽省望江县政务新区B区 电话:0556—7171127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