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联村金坂组休闲小广场上,一壶热茶、一张木桌、几张木凳,村民们围坐畅谈,笑声与茶香交织,一幅其乐融融的乡村图景徐徐展开。近年来,新联村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指引,创新推出“邻里茶话”基层治理品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茶香中,让“各扫门前雪”的隔阂化作“共治共享”的温情,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以茶为媒:从“背靠背”到“面对面”的治理创新。“以前村民有矛盾,要么憋在心里,要么闹到村里,现在大家愿意坐下来喝杯茶,把话说开。”第四网格党小组长陈老介绍,新联村将“邻里茶话”设为每月固定活动,由村干部、乡贤、党小组长、调解员组成“茶话团队”,以“一杯清茶、一场对话、一纸协议”为模式,把调解室搬到田间地头、院落长廊,让矛盾纠纷在轻松氛围中化解。与传统调解不同,“邻里茶话”深度融合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精髓,“听、理、情、和”四步工作法。调解员先倾听双方诉求,再梳理矛盾根源,用“换位思考”引导双方理解彼此,最终以“和为贵”的理念促成共识。土城组村民方某为堂兄弟,因宅基地边界争执多年,村干部通过“茶话会”邀请双方长辈、邻居共同参与,用老照片比对、法律条款解读和情感沟通,最终促成双方主动退让,复原了六尺宽的“和解小巷”,成为村里的“和谐地标”。
以情促和:小事不出村的“茶香调解经”。“茶话会不仅化解了矛盾,更让村子有了‘大家庭’的感觉。”村民胡长斌感慨道。在新联村,无论是鸡鸭误入菜园、邻里噪音纠纷,还是家庭赡养矛盾,村民都愿意通过“茶话会”寻求解决。
去年夏天,村民赵某与邻居因空调外机安装位置产生争执,双方一度剑拔弩张。调解员老王邀请双方到茶话点,一边泡茶一边聊家常:“咱们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值得吗?”几轮茶饮过后,双方情绪缓和,最终通过调整外机角度达成和解。据统计,自“邻里茶话”推行以来,新联村累计调解矛盾纠纷56起,调解成功率达98%,村民满意度达95%以上,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矛盾不上交”。
以治促兴:从“和”到“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茶话会不仅是调解平台,更是民意直通车和文明实践站。”驻村第一书记张伟介绍,新联村将“邻里茶话”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茶话会收集村民对“宜居桐城”、村容整治、产业发展等议题的意见,成立了“银发调解队”“巾帼志愿服务队”,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如今,茶话会的“和”文化已延伸至基层治理的各个角落。村集体通过茶话会协商,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生姜种植”,带动村民年均增收2000元;通过茶话会倡导“文明积分制”,推动“宜居桐城”,村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