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松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强化服务先行理念,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依托,创新探索“细心”服务、“暖心”爱民、“精心”施策“三心”工作法,筑牢治理“底座”、打通“神经末梢”,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细心”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
“进入这个群真的很亲切、很开心,无论身居何方,在网格微信群里,能够及时收到网格员推送的各类便民服务信息,对我们的咨询事项,也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让我们时时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在外务工的该县松兹街道龙井社区第三网格居民周荣明在群内留言。
该县以服务运作高效化、服务环境优质化、服务内容精细化为标准,把服务延伸到村(社区)和网格,对全县21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将涉及计生、社保、救助、户口、医疗、教育等6类48项为民服务事项编制成项目清单和办理流程图,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公开公示,在网格微信群里统一发布。同时,建立网格员代办事务工作机制,全县网格员依托全县1516个基础网格,3706个网格微信群,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互动交流,确保“问题第一时间答复,政策第一时间传达,服务第一时间送上”,做到了服务内容“一图清”、群众办事“一趟清”、社情民意“一网清”,形成“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便民服务新局面。
“暖心”爱民提升群众幸福感
“每天清晨我们亲自到菜市场去采购新鲜的食材,然后通过厨师进行烹饪加工,确保老人能吃上安全、可口、卫生的饭菜,老人们来这里就餐,餐标是8元,政府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补助,而且9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是免费提供餐的。”孚玉镇老年食堂负责人赵长水介绍说。
该县以全省十大“暖民心”行动为契机,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体,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充分利用闲置房屋和养老服务场所建设“老年食堂”,全县共建成54个老年食堂(助餐点),发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承接老年助餐服务,提供制餐、送餐、助餐服务,让老年助餐切实惠及县域老年人。推行“暖心关爱”机制,组织网格员、信息员动态排查摸底,建立留守老人、五保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对象等群体名册,开展“重大节日必访、红白喜事必到、生活遇困必帮”等暖心关爱活动,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打造“成长家园”困境儿童关爱项目,建立县乡村三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快速联动机制,通过政社合作等方式,每年筹措1000余万元经费,以困境儿童为服务对象,提供励志、学习、法制、科普、心理健康教育等暖心帮扶,目前共完成建档1500余份,资助困境儿童1028人。
“精心”施策提升群众安全感
“我们对各类特殊群体,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无差别的理念,穷尽一切办法和措施,既治病又治心,最大限度促其回归社会,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佐坝乡碧岭村党总支部书记孙权说。
该县坚持把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作为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制,精心施策,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做到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帮尽帮,探索一条具有宿松特色的新路径。坚持工作大起底,通过整合部门数据、网格员、信息员动态采集信息等方式,健全完善各类特殊人群信息库,逐一建档立卡,明确工作责任,规范服务管理。坚持因人施策,靶向发力,如在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中,针对无监护、弱监护等情况,逐人制定服务管理措施,县财政单列专项经费,实行兜底保障,坚决杜绝人员失管漏控;对刑释解戒人员,人社、民政等部门建立助困、助养、助业等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今年以来,共有126人经推荐上岗就业。坚持防化风险,依托乡村两级每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制度,统汇公安、综治、司法、卫健等部门信息,对有重大安全隐患人员,建立评估、稳控、化解、救济、处置全流程动态管理机制,实行清单管理、闭环运行。今年以来,6起重大风险隐患,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防范化解。(编审:刘柳斌 )